Mapko-Q的小屋

《天意》英国女作家布鲁克纳的作品,学院派味道很浓重。主角是一所大学的预备老师凯蒂,她孤独、敏感、缺乏安全感和自我身份的认同。她痴恋着学校的一名男老师莫里斯,两人在短暂的韵事之后进入了一场若即若离的迷离阶段。凯蒂作为一名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恪守着高傲和矜持,难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热烈的爱情。没有信仰的她开始相信占卜,认为那就是莫里斯所谓的“天意”,然而当她开始相信占卜结果,开始行动想改变一切的时候,当一切看似顺利的朝着的方向迈进的时候,天意却给了她另一个谜底——莫里斯和凯蒂的学生在了一起。一切就在凯蒂的一句话中戛然而止,沉闷、绝望的情绪充斥着最后一页的空白。尽管早已猜到了这个结局,可还是没有想到最后的女主人是她。

至于写作特点,印象深刻的有两点:1. 凯特的任职演说作为一条时间线索和事件线索在故事里若隐若现。而演说时的那句开场白,仿佛就是凯特自己的真实写照:

“我想考察一下浪漫主义传统的某些方面。直到今天,这个传统仍旧影响着我们,尽管我们不一定能认出它来。这是因为,虽然我们觉得自己知道浪漫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那些浪漫主义者自己却不总是知道。"礼堂里有些人低声地笑了起来,演讲开始了。”

这一段里有两个细节,一个是身为浪漫主义者却不自知的人正是凯蒂自己,第二个细节是观众们的反应,那些低声笑的人正代表了凯蒂可悲的结局。

2. 在故事最后,凯蒂准备去赴宴之前详尽繁琐的细节琐碎描写,让人读来十分烦闷,想赶紧跳过这段,但这也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因为那正是凯蒂当时心境的映像。


尽管凯蒂作为一个悲剧女主角的结局令人惋惜,可是作者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她未来生活走向的可能性,其中包括:

1. 卡罗琳在帮凯蒂梳洗之后的一段“镜子里显出了凯蒂的另一个自我,她玩世不恭,精明强干,完全是法国派头,但此人并不是那个给人讲课的女人,也并不追求俭朴生活的和谐统一,更不渴望归顺于大多数人所拥有的信仰与习俗。这张令人吃惊的脸,暗含着极大的自信和老练。”这也许是凯蒂未来要成为的自己。

2. 凯蒂第二次在吉普赛人艾娃太太屋子里算命的时候,艾娃说的那一番话,说她会有很对仰慕者,会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的孤立,会有保障……非常体面,她会有一个梦中的婚礼。”这正是凯蒂梦寐以求的,但是当凯蒂问它是否很快发生的时候,艾娃表示肯定。凯蒂误以为那正是以莫里斯为对象的婚礼,但她猜错了。也许艾娃的预言都是真的,可是她说的很快也许并没有凯蒂想象中的那么快,这正如艾娃给卡洛琳算命时说她会遇见一个娱乐界的明星,从此生活不同一样。直到书的最后,卡洛琳都有些绝望的时候依然没有等到这个预言的实现。但也许凯蒂的情况不同,因为作者总是深爱着自己笔下的人物,会不忍让她们经受太多痛苦。这也就是文中留下的第三个未来的伏笔。

3. 拉尔特是凯蒂的一个学生,很有才华的学生,书的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他和凯蒂有任何课堂对话意外的描写,也许这正是凯蒂对拉尔特的态度,根本没有关注过。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注定要错过一片甚至几片森林,特别是像凯蒂这样的浪漫主义主人公。值得注意的是拉尔特在倒数第二章里的出现,是在保琳的对话里出现的,保琳说“我觉得你得处理一下拉尔特的事,凯蒂。看来他对你很亲近……”,最后一章里凯蒂去莫里斯家赴宴的路上遇见了正在那里等她的拉尔特,而且拉尔特穿的很正式。拉尔特说是莫里斯让他照顾凯蒂的,但从莫里斯对凯蒂冷酷的行动来说,他不会这么贴心,那么一定是拉尔特自己知道了凯蒂今晚将要遭受背叛的结局之后想要保护她,才出现在她身边的。


有些书耐人寻味正是因为书中这些微小的细节,万事皆非偶然出现,这都是作者精心安插在文中等着被发现的小机关。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所以只发现了这么多,不过已经足够惊喜。越来越喜欢英国作家学院派崇尚文风的高贵气质,洞察人性的细致,以及一点点孤傲离群的伤感。尽管薄薄一层,但耐人寻味,余香不断。

评论(3)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