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ko-Q的小屋

《亲密关系》——成为孤岛才能遇见更好的幸福

虽然买了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但是迟迟没有拆封。因为总觉得看这类心灵成长的书会有一种羞耻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一个在生活或感情中遇到了问题,而需要接受治疗的人。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大彻大悟的放下,也许就不会在这滚滚红尘中沉沉浮浮了,遇到问题,在正常不过了,重要的是,是否有决心和意愿去解决问题。也许是出于这样的信念,也许是因为实在无能为力,所以才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但在地铁上看书的时候还是会害怕别人看到书名而觉得我有病。哈哈哈,Whatever!

这是一本对我来说很有启发的书,其实书中的许多道理早在《西藏生死书》里面就已经看到过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接受和放下。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才能认为生命给与我们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而不会去依赖,索取,讨好,放纵。相对佛教需要顿悟的启示才能接受的观念来说,这类的心灵成长书就显得简单好懂了,可以说是入门级的了解内心的书书籍了。

我可以轻松的摘录书中的金句,总结书的主题内容,却很难通过一篇读书笔记去让你切身感受和体会书的内容带来的思想变迁。一来,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对书的理解也就不同,二来,读书是一个旅程,是一种体验,需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见解。所以,我希望列举几条摘录,让你看看是否需要阅读这本书。毕竟,书海浩瀚,生命有限,遇见对的书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去看更好的。


摘录

1.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

2. 绝对的爱是无条件的: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

3. 我相信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4.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5.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

6. 如果我们执着于期望和要求,那么,就像骑士寻觅圣杯一样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要失败。骑士找不到圣杯,因为它的所在,正是骑士们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心中。

7. 当你刚认识某个人时,他/她只是轻掠过水面;彼此熟悉之后,对方就开始浸入水面之下,并慢慢下沉。你们彼此愈亲近,对方就潜得愈深。点头之交通常是停留在水面附近,好朋友则往下潜深一些,但亲密的伴侣则会一直下潜到你所能容许的深度。潜得愈深的人,就愈能看透你的面具和外在形象而发现真正的你。然而,当你们都深浅入对方的领域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你和他/她也许并不怎么迷人。

8. 从表面上看来,争执的两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于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有相同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不幸的是,用愤怒来保护自己,永远比面对痛苦要容易得多。

9. 沉默和大呼小叫其实可以同样暴力。

10. 人必须经过痛苦,才能成长。可想而知,小时候我们处理痛苦的方式,通常是直觉地反应,所以,我们并没有在自我觉知方面有所成长。如果我们不把痛苦和受苦混为一谈,成长可能就会容易些。

11. 人类有一个倾向,就是对事情的反应往往过于急躁,所以人们很难了解其实所有的状况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12. 想要看到这样的奇迹,我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没有人要求我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每个问题的本身,都包含着自行解决的机制。只要问题所唤醒的感觉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问题就会神奇地转化为一份礼物、人生经验,或一个让生命更丰富的机会。

13. 顺从是以容忍的方式掩盖拒绝的真相。

14. 如果你为了伴侣牺牲,那么你就会把对方看成是利用你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尽他们应尽的力量。你牺牲到么程度,对方就会放纵到什么程度。有放纵者,牺牲者才能存在。

15. 牺牲并不是一种行动。牺牲是一种心态。

16. 启示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而所谓的学习,只不过是发现早已存在的事物罢了。

17. 我想要的是慈悲,不是牺牲。 ——先知何西阿《圣经·旧约》

评论

热度(4)